【撼树蚍蜉怎么读】“撼树蚍蜉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的《调张籍》一诗。原句为:“蚍蜉撼大树,可笑不自量。”意思是:蚂蚁想要摇动大树,比喻力量和条件极不相称,自不量力,做不可能的事。
一、
“撼树蚍蜉”是现代人对“蚍蜉撼大树”的一种变体说法,意思相同,都是形容一个人或一个群体试图去做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事情,结果注定失败,显得可笑又不自量力。
该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不切实际、盲目自信的行为,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。
二、表格展示
词语 | 拼音 | 释义 | 出处 | 用法 | 含义 |
撼树蚍蜉 | hàn shù pí fú | 比喻力量微弱却妄图改变强大的事物 | 唐·韩愈《调张籍》 | 用于讽刺、批评 | 自不量力,不自量力,企图做不可能的事 |
蚍蜉撼大树 | pí fú hàn dà shù | 同上 | 唐·韩愈《调张籍》 | 用于讽刺、批评 | 自不量力,不自量力,企图做不可能的事 |
三、补充说明
虽然“撼树蚍蜉”是现代较为常见的说法,但严格来说,“蚍蜉撼大树”才是原始出处。在正式场合或文学作品中,建议使用“蚍蜉撼大树”这一标准表达方式。
此外,该成语也常被用来形容某些人对权威、大势的挑战,虽有勇气,但缺乏实力,最终难逃失败的命运。
四、结语
“撼树蚍蜉”虽简短,却蕴含深刻道理。它提醒我们,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或难以改变的局面时,应量力而行,避免因盲目自信而陷入困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