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数字化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,高校中老年群体在面对人工智能(AI)时,面临着诸多困境。他们在适应新的技术环境、获取相关知识和技能等方面都遇到了不小的挑战。
以某知名高校为例,据统计,该校 50 岁以上的中老年教师占全体教师的比例约为 30%。在过去的五年中,这部分群体对 AI 技术的了解程度提升较为缓慢,仅有约 40%的人表示对 AI 有一定的了解,而其中能够熟练运用 AI 工具进行教学和科研的仅占 15%。
在教学方面,中老年教师由于对新的教学模式和工具接受较慢,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受到一定影响。例如,在课程设计中,能够将 AI 技术融入其中的中老年教师仅占 20%,而年轻教师这一比例高达 80%。在科研方面,虽然中老年教师在学术经验和专业知识上有着优势,但在利用 AI 进行数据挖掘、文献综述等方面却显得力不从心。据统计,近三年来,中老年教师在科研项目中申请到与 AI 相关的项目仅占总项目数的 10%,而年轻教师这一比例为 30%。
为了解决高校中老年群体的 AI 困境,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。一方面,学校组织了专门的 AI 培训课程,邀请专业的 AI 专家为中老年教师进行授课。在过去的一年中,共举办了 10 期 AI 培训课程,参与培训的中老年教师达到了 200 人次,培训效果显著,约 60%的参训教师表示对 AI 有了更深入的了解,并且能够在教学和科研中初步运用 AI 工具。另一方面,学校鼓励中老年教师与年轻教师进行合作,共同开展教学和科研项目。通过合作,中老年教师可以学习到年轻教师的先进理念和技术,年轻教师也可以从中老年教师的经验中受益。目前,已有 30 对中老年教师和年轻教师组成了合作团队,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。
此外,学校还为中老年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。例如,学校设立了 AI 实验室,让中老年教师能够亲身体验 AI 技术的应用。同时,学校还鼓励中老年教师参加各种 AI 相关的比赛和活动,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能力。通过这些措施,高校中老年群体在 AI 时代的困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,他们逐渐融入到数字化的教学和科研环境中,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。